本帖最后由 半窗斜月 于 2015-4-26 20:39 编辑
坛子里,碧螺转了一个帖子,题目叫《白色的风信子》。标题后,碧螺加标了几个字——看了不许哭。 不得不承认,我的泪腺总是比较发达。那天我看了,却无法忍住不哭。 那是以母亲的口吻写的一篇文字。大意是那母亲有个不出色的女孩,那孩子因一出世就得到病危通知,长得比同龄的孩子要弱小,身高不足,性格也甚是木讷。母亲于孩子与工作之间忙碌奔波,几近心力交瘁。这一天,幼儿园的老师和她投诉说,她的孩子含羞草似的,音乐课嘴闭成一枚坚果,舞蹈课总比别人慢半拍,就连游戏时,也是独自在角落张望,且用餐控制不住食量,常常吃到胃痛还要求添饭——总之是样样都不好。听完老师说这些,她强撑着微笑把孩子领回家,心里已是极端暴躁,便不大理孩子。但独自呆着的孩子竟然又把自己的手割出了一道深深的伤口!她又不得不冒着风雪匆匆把孩子送往医院……故事的结尾,真相大白:那个孩子,拼命吃那么多饭,不是傻,也不是贪吃,是因为她妈妈工作很辛苦,她要吃得饱饱的就不会老是生病,会快快长高长聪明,会给妈妈做饭,帮妈妈拖地,妈妈就不会再烦;割伤自己,只是试图学着为妈妈削一只苹果……孩子告诉自己的妈妈:老师说她是白色的风信子,很安静很怕羞,比紫色、蓝色和红色的风信子要开得慢一些,可等到开好了会最美……文章的最后,作者告诉她那个正执意不想做母亲的闺中密友:“拥有任何一朵风信子都是一件幸运的事……” 这故事看到一半的时候,我的眼泪就已经情不自禁的在脸上肆意纵横——文中作者的辛苦与疲累,自己何尝没有品尝过?正如文章一开头中那个闺中密友所说,做母亲投资太多风险太大,如果生个神童还好,当妈的里子面子全赚足了,万一生个木头木脑的呆瓜,连自己的快乐都得赔进去。 我的孩子,与文中的那个小姑娘,恰恰同龄。 不知是不是为人父母者都具有补偿心理,凡自己小时候不能满足的愿望,到了自己有孩子时,便想方设法都要让孩子满足,万万不可象自己一样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——譬如说,小时候自己想学画画却无师可教,到现在孩子要学了,便四处求人,到底送到本地某知名的老师门下学习。每每下了班回到家还要赶紧做饭,催着她吃下,再赶紧的把她送去学习。那一晚送她去的路上,偏偏下起了大雨,待到我转回家的时候,路上已经积了大大小小的无数个水坑,一不留神便灌了一鞋子的水。疲累与沮丧随着一身狼狈一起袭上心头,抬头,已分不清脸上是泪水雨水。孩子的未来,其实是不可期的,而于其身上搭入的人力物力是否值得,更是不可知道。会否有一天,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付出,其实得不到一丝回报?那时候,我们会不会后悔自己曾经的付出? 昨晚孩子回家,带回了家庭作业。孩子上的是实验班,已经开始接触数学。以前带回的作业,多是10以内的加减法,她轻易便可独立完成。昨晚的作业,是10以上数字的加减法。她显然遇上了困难,我百般的提示指点,她仍是不明白。我心里开始烦躁起来——我认为,老师肯定是在课堂上教过方法的,否则不会让她写这样的作业。责问的话一下冲口而出:“老师上课时,你干什么去了?!”这句话的言下之意,其实不在于她去干了什么,而是指责她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。未料她老老实实地回我:“我上厕所去了。”我愣怔了一下,一肚子的不满霎时转成暴笑。 生活不可能完全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。也许并不是每一处都能够盛放着白色的风信子;又或者,即使盛放了,也不是每一朵风信子,都可以拼尽全力为你开一朵最美的花。可是,那一颗小小的心灵,却绝对会给你带来童真的简单的快乐,她们用自己的理解与童趣给你带来笑脸。 我爱你,孩子。
不是因为你是或且不是那朵白色的风信子。我爱你,只是因为,爱你,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