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张幼仪M 于 2016-10-14 20:07 编辑
背景: 1912年7月,江苏都督程德全在苏州创立“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”,12岁的张幼仪在二哥张君劢(嘉森)和四哥张嘉璈的帮助下到该校读书。该校首任杨达权,重视女子教育,张幼仪在此受到了先进教育。
晚云初渡,疏花瘦影秋千树。秋千荡向红飞处,豆蔻梢头,莫叫流年误。 稚子书声传绮户,红妆淡作青罗素。燕儿许为书声伫,半卷檐帘,剪个斜阳暮。
背景:15岁时,尚未结业的张幼仪就被接回家成亲了。替她作媒的是她的四哥张嘉璈,在当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,在巡视学校时他发现杭州一中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,这就是徐志摩。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,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,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,于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约。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。徐志摩的态度:“媒妁之命,受之于父母。”
2.《好事近 拟幼仪之婚约初订》
枝上鹊双双,议闹昨宵花事。何处清风暧昧,探儿家笺字。
英姿绰约不曾见,道是才华溢。画个疏花朗月,把情思遥寄。
背景: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(阿欢),不久徐志摩就留洋去了,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劢的信,被迫不耐烦地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,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的态度“我斜倚着尾甲板,不耐烦地等着上岸,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。就在这时候,我的心凉了一大截。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,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。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。可是我晓得那是他。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,不会搞错的,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。”此时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,不久徐志摩就提出离婚,已有二个月身孕的张幼仪毅然同意。 1922年生次子彼得,遂与徐志摩在柏林签字离婚。这是中国史上依据《民法》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。签好离婚协议后,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,“把脸贴在窗玻璃上,看得神魂颠倒”,“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,他要怎么活下去。” 瑞兽香,芙蓉帐,一枕空空惆怅。更漏远,梦魂残,又生浸骨寒。 风伴雨,霜凝露,更念英伦无数。待明日,别乡台,逐君到海涯。
路悠长,夜悠长,两目相逢知薄凉,泪痕心底藏。 康桥下,终成画。诗酒风流,任人潇洒。罢、罢、罢!
序:岁已迟暮,与志摩探讨当年婚姻失败之原因,感触良多,依韵摸个鱼儿以寄~
《摸鱼儿 迟暮有感》依韵寄志摩 悔当时,质同蒲柳,吞声咽泪无数。凋零道是东风恶,积弱求怜何助? 相厌处,早已是,落花满地春迟暮。伊人雅慕,更是两重天,莫叹人辜负。
难回首,寂寞秋深独步。人生至此方悟。多情自古无真理,竟是贤良成误。 都付与,书一纸,惺惺换个来生许。听君一语,相敬莫如宾,娇嗔怒骂,任性也成趣。
志摩原玉: 《 摸鱼儿》【青藤缠古树】 惜青藤,委身缠绕,千年何必如故!算来曾许千金诺,前债未还今补? 缠老树,不觉苦,相濡以沫西阳暮。彩月飞渡!叹木石无缘,葬花荒冢,蝶舞更凄楚!
人生路,恰似烟云过目。风流席卷无数,巫山云雨神仙事,非我戳穿迷雾! 归雁浦,雁丘处,熟知连理鸳鸯笃。流芳今古。莫去读黄经,六根未净,情是断肠物。 |